站点图标 EnvGuide

监测底泥修复

dredge 1

在修复之前、之中及之后的修复数据收集为评估修复的性能和效力提供了客观依据。监测数据用于达到修复目标(RAOs)前的进展, 并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修复或者是否有必要来改变目前的修复方案。

监测种类

        在这一章中,我们主要讨论了三种关于底泥修复的基本监测种类。

        基线监测:在修复工作的调研和前期设计研究的过程中,基线监测的实施被安排在修复施工之前,用于评估实地条件,进而决定是采用去除底泥还是原位处理,以及两种办法的局限。

修复期监测:修复施工期监测通常发生在修复施工期间或者紧随修复施工之后,作为施工是否达到设计标准的参考。参考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规格:封盖厚度,疏浚深度, 浊度的限制, 沉降率, 水质标准,或许也包括再悬浮程度。

营运期监测:运营期监测(或者长期监测)执行于修复施工完成后, 并且一直实施到修复效果满足项目目标才停止。

监测的规划

        在规划底泥修复监测时,需要定期对概念场地模型(CSM)模型进行校正和更新。如果在修复工程的过程中遇到场地条件的变化,基于之前所做修复工作中的污染源,污染路径和受污染因子都有可能改变。监测规划需要考虑突发事件并能灵活应对不同的情况。监测项目的设计应基于场地的特征以及前期研究中对于场地特性的考量来进行的。

  • 列好监测项目的目标、问题、决策点及时间框架
  • 根据项目目标制定方案
  • 确定取样单位和监测范围
  • 确立如何通过方案能达到目标
  • 明确设计的确定性
  • 设计监测项目

资料来源:美国州际技术与管理委员会 底泥修复专家组
筹划:环知团队
译者:肖懿、韩怡

×用微信扫描并分享
退出移动版